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官方新闻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2017年12月08日
来源:CEF组委会   


2018中国(成都)电子展将于2018年7月12日至14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军民融合”为主题,将打造电子元器件、电源、半导体、测试测量、军民融合展区、创新创业展区、大数据应用展区等核心展区。本届展会不仅吸引近超过600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还将同期举办多场覆盖电子信息产业热门领域的研讨会,近百名行业大咖展期将相聚蓉城,共话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主攻方向,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将取得更显著进展,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过程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发展规划正式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16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明晰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推进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特别是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等地设立了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将推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步入发展快车道。预计2017年,我国和各地方政府智能制造领域的专项规划将密集发展,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发展基础将进一步夯实,由此推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加速建设,培育出更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机器人新产品,推动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化转型。

智能装备迅速发展,服务化趋势更加显著。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能制造装备、核心工业软件、机器人等将继续高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新产品将出现,并凭借智能化、低耗能、小体积等特点进入传统机器人未涉及的细分行业,加快提升这些行业领域的发展竞争力。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6.4万台。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制造装备的深度融合,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将通过构建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也将努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资源协同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制造资源共享,开展制造过程关键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新兴技术逐渐融合,协同发展结出硕果。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推动了其快速发展。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汽车、航空、航天产业中“数字孪生”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集设计与仿真、制造执行与质量追溯、数据采集与分析为一体的新一代智能工厂的建设,推进这些产业进入到虚拟制造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机器人领域紧密融合,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机器人产品可以灵活执行多种类、多样化的工作,引领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发展。

制造模式加速创新,发展内容不断丰富。随着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建立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相关新模式、新业态。例如,借鉴云计算模式,“云制造”的概念被提出。作为基于泛在网络、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已渗透到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电子电气得到应用。数控机床领域,已出现以数控机床生产力和云平台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新型互联网制造形态;汽车工业、消费品工业等领域,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尝试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资本、资源、研发、生产、销售、充电、售后等全方位的云制造模式。除此之外,高端装备网络协同开发、高端装备远程运维服务、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流程质量追溯等新模式的发展已较为成熟。2017年,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加速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专项的持续实施,将加速形成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